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出行易云南省保山香童戏观摩与研讨活动综述-文化隆阳

云南省保山香童戏观摩与研讨活动综述-文化隆阳小布叮官网

保山古称永昌,为古哀牢国属地,今改称隆阳区,属保山市。香童戏是流传于保山市隆阳区的古老戏剧,俗称“跳神”,其中的法事操作、科仪的诵唱、戏目的表演均由香童完成,因此将“跳神”改称香童戏。香童戏源于保山民俗文化中的“老爷”神崇拜,“老爷”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中战死的将士亡灵,为纪念和祭祀亡灵逐渐形成了民间的跳神活动。哀牢归汉后由巴蜀地区迁徙而来的汉族移民进入保山,带来了巴蜀民俗民风,结合哀牢巫风巫术在蜀汉末年形成了原始跳神活动。唐代至元代tboys,受佛教文化和本土文化影响较大,跳神之风颇盛。明代,随着江南、中原汉族的大量迁徙,香童戏受江南文化和儒家思想影响已十分成熟,有明代的科仪本为证。清代,香童戏融入了滇剧的元素,形成了现今仍在流传的表演流程。
香童戏是以祭祀( 科仪)活动和跳神(演唱剧目)两大主体构成于台龙虾。
香童戏的科仪通常称“法事”或“做事”,即通过特定的形式来诵唱经文进行祈祷酬神活动纽乐。做科仪时的诵念、吟唱、香童们的坐与站、动用法器、敲击响器以及穿花走步、踏罡踩禹均属舞蹈表演。演出常以“跳几坛(堂)”来表明其演出做事的规模、时间的长短、法事的多少。
香童戏表演俗称跳三十六坛神,剧目一般认为有三十六个(倪开升先生《保山香童戏研究》一书中认为有四十四个)。现在的香童戏表演具有传统戏曲的因素与内涵,同时兼具戏曲表演的许多特点。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服饰穿戴戏曲化;演出不用面具而是直接开脸(清代道光年之后形成)。演出剧目没有文字记载,全靠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继承下来,《保山香童戏研究》一书中收录有艺人口述、作者记录整理出来的二十一部剧目。
保山香童戏传承千年,至今仍存活于民间,但传承人数量已不断减少,目前仅在隆阳区流传,施甸、蒲缥等地的香童戏早已消失宝力豪。解放前保山有13家箱子、70余人在传承香童戏,现今仅有5位坛头、40多位表演艺人,保留下来的剧目只剩26个,杂技、幻术等表演绝技多已失传。为了更好的保护与传承,保山香童戏于2017年6月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麻国钧,副会长何玉人、袁志鸿、朱联群和秘书长李
志远一行5人于2018年6月19日至22日御前四宝,前往云南省保山市参加了“2018年保山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香童戏观摩研讨会”。
在辛街乡大茨坪孙绍林家族第三代传人孙文华香童家考察观摩了香童戏的科仪和七部剧目——《桃花太子》《金枪五爷》《蜜蜂小姐》《土地公公》《羊头太子》《猎神》《财龙天子》的表演。全部科仪和七部戏是由上营村、红庙、沙沟三个坛班的30余名香童联袂表演的。
《金枪五爷》记述的是当地五郎的民间传说,俗称“独脚五郎”,又叫“五郎菩萨”。农民对此神十分崇拜,传说颇多。演员自始至终要独脚演跳,难度较大。唱腔为“平腔”,一腔到底,有讲有唱。《猎神》全身披挂,身背桃弓柳箭,巡山打猎林正杰。其猎物又都用来为大家祈祷祭祀,为大家打散东西南北中五方各种鬼神。他是最为勇敢、辛勤的一个吉祥之神,朱青阳又是射猎能手。此剧系一人说唱,但每唱一句皆有锣鼓打击乐器配合,唱念做都有一定力度仿句大全。《财龙天子》常以压轴戏的形式安排演出。此剧以说唱的形式讲述财龙天子的身世与神通,人们对他崇拜敬仰飞沙风中转,他给人们带来钱财好运、吉祥幸福,他的降临预示着吉祥富有,是财神和吉祥之神。演唱完毕,要请主人家到神台前跪叩打卦,这是演跳此剧的特定习俗。

桃花太子
金枪五爷
蜜蜂小姐
土地公公
羊头太子
猎神
财龙天子
保山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等主办单位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分别对保山香童戏的历史、祭祀活动、表演形式与特点、保护传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关于香童戏的历史脉络与沿革大家认为还是清楚的,主要是源于“老爷”神崇拜,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科仪完整、剧目丰富、戏剧表演要素完整的香童戏。有专家提出在研究香童戏的历史时要注重实证,不应是传说;通过观摩科仪和剧目表演来看,尽管现在的香童戏表演不戴面具而是开脸,但其作为傩戏的身份是不用怀疑的。
关于祭祀活动(科仪),从开展仪式的坛场布置上看,主要是道教信仰的因素占主体,供奉的主神是太上老君,其他基本是封神演义中的各种神灵。香童戏从业人员自称截教阿兰约翰逊,掌门是通天教主。对此佩夫人止咳露,有专家提出要搞清楚截教的流变、宗教内涵、与香童戏的关系。还有专家提出,坛场的布置要进一步规范,使用的纸幡用语要讲究,在保留其本身含义的前提下深耕细作,如“迎轮接驾”改做“迎鸾接驾”为好;参加仪式表演的香童服装、鞋要规范并有区别。
关于表演形式与特点,大家对观摩过的七部戏印象深刻。表演分行当片西茜,角色不带面具而用开脸,对于此,专家提出应深入调查了解香童戏曾经有过戴面具演出的历史,逐渐恢复这一演出形式,因为戴面具演出是傩戏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剧目内容源于历史题材、民间传说、话本与古典小说、神仙道化等方面,流传方式是口传心授,对此,专家指出要尽快改变这一状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记录整理使之流传下去三重缓冲,这也是申遗工作中的重要筹码。演出剧目题材多样,如《土地公公》喜剧因素可以充分挖掘,在民俗价值和雅俗共赏方面可以做的更好。香童戏服饰在现当代虽然受滇剧等剧种影响较大,但还应根据剧目人物的特点等因素来设计,穿戴要规范,符合所表演的角色身份机甲步兵。
关于保护传承与发展,保山市、区两级文化部门举办了香童戏培训班老师真伟大,请来戏曲老师和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给香童戏从业者上课,从理论、表演、唱念做打等方面逐步提高他们的水平,并且还开展了香童戏表演进校园的活动,积极扩大影响,出行易大家对这些工作的开展表示了肯定。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忠告:香童戏的文化空间要保护好,仪式与演出是不可分割的女尸还魂,香童戏首先是继承,在这个前提下再谈发展,不可只追求变新甚至进行商业演出;逐渐恢复老的演出剧目和傩技绝活;对目前尚健在的老艺人进行香童戏口述史的记录;对现存的坛班进行梳理,调整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建议在准备充分后可在适当的时机召开一次全国性的香童戏观摩与研讨会,届时可以邀请海外和国内的专家学者共同促进香童戏的保护与发展,使其向更高层次迈进。
大家对保山香童戏目前的现状还是满意的,为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高兴。有市、区两级文化部门的支持,有倪开升、闵承龙等老先生的学术带领,又有王洪昌等年轻一代的继承妹岛和世,香童戏将会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必将走出滇西大地使其在全国产生更大的影响。
为了这次观摩与研讨会的顺利举办,保山市、隆阳区的文化部门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辛勤的劳动,我们与会的同志再次向他(她)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作者:朱联群
附部分香童戏的学术研究成果:
《保山香童戏研究》,倪开升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6月
从源流和剧目看香童戏的盛衰兴亡,杨应全,民族艺术研究1988年3期;《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武华太,1994年7月
略谈保山香童戏,倪开升,《云南傩戏傩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云南省保山市河图乡红庙村的香童戏,倪开升;郭思九,民俗曲艺(台湾)1995年97、98期
云南保山香童戏,倪开升夏以沫,中华戏曲1996年总第19辑
论保山香童戏的内涵及其价值,倪开升,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6期
试论白族密宗阿吒力教在保山香童戏中的遗迹,陈丽萍,保山学院学报2012年4期
香童戏音乐唱腔艺术特色探析,蒋红缨,大众文艺2012年5期
云南保山香童戏的文化传承研究,王玉珊;桂焱娥,小品文选刊,2016年20期
-END-▼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