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优秀乡村医生云庐·文化‖杨仁恺:《晋文公复国图》管窥(之二)-云庐艺社北京

云庐·文化‖杨仁恺:《晋文公复国图》管窥(之二)-云庐艺社北京


《晋文公复国图》管窥
(二)






《晋文公复国图》
以李伯时命名的传世作品,尽管不下10余件,但大都为南宋或晚于南宋人的手笔,被后来的鉴藏者误定。实属真迹的,在国内仅有《摹韦偃牧放图》一卷,不是创作,而是摹制唐人韦偃的作品,本人风貌不显,倒是上千匹牧马中,多少可以窥得与此画卷有若干内在的联系囧哥吧,但它毕竟不是李氏的本来面目颤栗汪洋2。《五马图》属李画真迹,早已流往日本,从印刷品中作一比较,人马气质与画卷颇有相通之处,说明王穀祥、詹景凤尤其是元初周密、乔簧成诸人的看法不是没有根据的。再有相传为李氏真品已被劫往台湾的《免冑图》,白描精整,则难于寻出彼此有何近似之处。问题的另一面,还有树石等的比较,就不好对照真迹核对,只能从间接材料中去寻觅了。

《采薇图》局部
至于李唐的真迹,传世也为数不多,却较李伯时的要多一些。李唐是北宋末南宋初的开派画家冷子夕,传世真迹《采薇图》乃历史故实之作,《长夏江寺图》、《清溪渔隐图》、《江山小景图》、《万壑松风图》均属山水风景画,还有一轴上面有清人魏隽题识的《烟岚萧寺图》据记载原为清初梁清标旧藏,画上有李唐名款,改装时被割去。先就几件山水而论,大致可分为两种风格:《清溪渔隐图》的特点在运笔上大开大合,所谓运斤成风,毫无滞碍;山石皴法,同是刀斧斫劈,故后人形象地呼之为“大斧劈皴”。在《晋文公复国图》中不见它的踪影,惟在某些树法上则偶有相合处,李唐的“大斧劈皴”从他开派,继之者有马远、夏珪诸家,对南宋院画影响至深且远,直到元、明、清三代,流风余韵,犹时有出现喇嘛千诺。《万壑松风图》、《江山小景图》和《烟岚萧寺图》又是一种画风,其特点在于结体凝重,质感强烈,气魄雄伟,观之知对华岳优秀乡村医生,心情为之一爽鹿鼎任我行。它的技法一变上国的大斧劈皴,而是以短线条层层积累,使的是秃笔,笔笔峻峭而硬,形成具有深厚艺术生命力的巨制!此种风格迥异于前图,如实在要探本求源林好美,则多少与范宽的气息相通。李唐的这种画风,对后世影响较小,也与此画卷既无外在也无内在的联系。《长夏江寺图》介于两种风貌之问,岩崎峰子接近《万壑松风图》。

《列女仁智图》局部
李唐的人物画,除去《采薇图》之外,日前能见到的真迹,只有此卷作品。但这两卷人物风貌又迥然不同空中决战,正如上面所列挙的几件山水一样,说明李唐的画风是多变的。《采薇图》所具备的言风,无前人痕迹,应属开源创新,为马、夏所师承。而此卷人物既明显保留李伯时影响,也有别的名家的痕迹。如画若中的仕女造型和随从人员的服饰衣着,则近《洛神图》、《女史箴》、《列女仁智图》,这些作品传为顾恺之的摹本,用它与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画小屏笔迹对比,时代风格还是一致的。由此不难理解,李唐的师承关系鲁伯斯,不专宗一家宋培伦,正因如此,才能吸取众长而成为一代大师,传之百世。是不是显露出有师承手脚的作品,就应该认定为早年所画?未必尽然,具体问题须进行具体分析。《万壑松风图》作于宣和六年,画史说李唐入临安——南来首都,已年届80高龄,则《万壑松风图》当是77岁时所画,似乎觉得这个数据未必精确。《采薇图》既是作于晚年,风格成练之时,则时间应在建炎、绍兴之际,李氏已过90,即使精力再旺,未必能画出如此精工的作品福联升。《晋文公复国图》包括人物、宫殿、车骑、树石的巨幅主题综合连环画,非精力充沛的画家不能办此。此卷从主是題内容观之,不可能作于北宋邓鸣璐,从画上起构亲书《左传》文字,应是在南渡以后,赵构以《春秋》故实命李唐图之置诸者座右以自勉。因此,当不可能创自早年。如此精工成熟之作,实非任何早年画家所能胜任。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判断:名家作品,不好以固定的风貌为尺寸来衡量。此不仅适用子李唐,同时也可用于董源、王诜、赵孟頫、王蒙诸家身上。这些画家传世名作,凡为后世所公认的,不妨排比一下,泾渭自明。


为了证明此画卷出自李唐手笔,还可以提出几个论据。一个证据是直接的,即卷中有宋高宗赵构所书《左传》文字,书法近北宋黄庭坚和米芾两家,以黄书成份为主。用赵氏所写《白居易大字七律诗卷》进行比较研究,属早年之笔。他20岁即皇帝位,书法有深厚基础,作为连环画形式,书与画必然同时所作。李唐是时为画院待诏钟碧珍,承命制图,犹如马和之画《诗经图》。
还有一个间接的证据。传为萧照所画的《中兴瑞应图》,就画论画赢辛,却与此画卷有直接的渊源,两者的继承关系至为显明。画史记载蕭照师李唐,当属可信。用《瑞应图》反过来印证此卷必定出于李唐,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综上所述申泽华,从几个方面论证《晋文公复国图》为李唐作品,而且属于晚年之作。至于画卷的技法成就、艺术特点,从美学观点出发,它给予观者的艺术享受是多方面的,关于对这方面的欣赏和追求,暂不打算抒发一己之见,以免影响他人的见解和审美意图。
按此卷珍贵名作,早已于1948年前流往海外,后为名鉴藏家王己千先生购藏,70年代末归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庋藏。己千先生有鉴于此卷作者历来各有不同的说法,征求意见于我,故撰本文报命云。
1981年9月24日
节选自:《沐雨楼文集》之《晋文公复国图》管窥
云庐艺社编辑整理


-------杨仁恺------
杨仁恺(1915年10月1日——2008年1月31日),号遗民,笔名易木,斋名沐雨楼,四川岳池人。享誉海内外的博物馆学家;书画鉴赏大师、书画大家、美术史家。曾任中国古代书画七人鉴定小组成员、中国博物馆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博物馆名誉馆长、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鲁迅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因其杰出贡献,授予了“人民鉴赏家”荣誉称号,被誉为“国眼”。杨仁恺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拓荒者,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考鉴、拯救及中国文化世界的传播作出的卓越贡献,海内外影响深远。

相关章节: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一)
云庐·文化‖杨仁恺——关于《唐宋元集绘》几个问题的探讨
云庐·九友‖张继刚:诗韵九首
云庐·研究‖避难与行踪(石涛的心性与笔墨研究)云庐·文化‖杨仁恺——对董其昌在我国绘画史上的评价云庐·九友‖张继刚——乐府诗三首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