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京津城际列车二十四节气,孩子必须了解的传统文化-科普地图

二十四节气,孩子必须了解的传统文化-科普地图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勋晶吧,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面这首小诗讲的就是我们常说的“24节气”,这一凝聚了我国古人劳动智慧的创新不仅指导着农耕时令,更成为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一张农历,一个节气,更是带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也正因如此,“24节气”也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今天恰逢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古语有云: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本期杂货店,就让我们来说说24节气。
0124节气从何而起
“24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商朝,史籍上就有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的相关记载。当时的人们虽然对于太阳的运动,地球的公转完全没有概念,但是人们发现物体投射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似乎跟天气季节的运转有着某种联系。

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夏至”“冬至”的概念同安生活网。“至”一词意为“大”,夏至和冬至也就自然成为了一天之中白天最长和晚上最长的两天了。到战国后期,古人进一步完善了24节气,《吕氏春秋》上有明确记载,将一年等分为八份: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其中,“立”表示“开始”,“分”意味“平分”。
一次在文献中记录的“24节气”出于《淮南子·天文训》,直到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加进历法中,成为农历的一部分。24个节气大致对应一年中的12个月,平均每个月对应两个节气。

延续至今的24节气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0224节气是如何确定的?
《千字文》里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律吕调阳”,意思就是用一种叫做“律吕”的乐器来调节和测算节气。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古人用十二根空竹管,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呈一个斜面依次排列,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管子需要插进土中高原红简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在外面盖起房子,再密封好,确保其周围环境的密封性。到了冬至的时候,阳气一产生,第一根九寸长管子里的灰黎氏八骏,就会飞出来,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在这个时间点的节气就是冬至。知道了冬至,也就能依次推算出其他的节气时间。
不去深究其科学原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侧轶事趣闻来看待。如今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确定24节气的方法被称为“平气法”。让我们来算一算~

“平气法”说来也很简单,也就是我们取得了大量的样本之后,再将样本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运算结果。方法虽然简单,但却体现了我国古人超凡的智慧,其精髓在于此法是一种统计学方法,极大的减少了测量的误差。
首先,古人需要记录冬至前后十几日甚至更长时间的太阳高度变化,假定太阳高度在这段时间内的变化是均匀的(其实并不然,但是这已经是古人们能想到的最好办法了),然后推算出日影最长的时间节点,以此时刻作为“冬至”(T)。

/图.纪念祖冲之和张衡的邮票/
然后再测量“回归年”的长度,方法类似。就是取一个史书上明确记载的时间节点,然后用当下的时间减去该时间,除以年份,得到此段时间内每年长度的平均值,以此来作为回归年。第一次用此法测量的是祖冲之,他用东汉刘洪的测量数据测算出当年的冬至时刻,再用当下南宋大明六年与其相减,除以年数,就得到了回归年的长度(L)。
最后确定24节气,就是根据上述两个数据来推算,比如:
第二个节气=T+L/24*1,
第三个节气=T+L/24*2.
03一个有趣的仪器
讲到这你可能会有疑问,古人是如何确定太阳高度的呢?答案就是影子,根据影子的长度可以找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东汉《参同契》一书中有“立竿见影”的说法,意思就是是一种通过观测一年中日影长短变化,来制定节气的方法。

古人们为了更好的测量影子的长度,设计了一种叫做“圭表”的仪器。圭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当太阳照着表的时候,圭上出现了表的影子,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度,就能读出时间。而后面我们熟知的“日晷”便是以此为基础设计的。
04一些冷知识
关于24节气,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可以讲,这里奉上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冷知识。
1. “小寒”其实……比“大寒”还冷
根据现代的天气学统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以黄河流域为代表的我国北方地区,“小寒”的气温一般比“大寒”还低。也许是古人颠倒了两个节气的顺序吧~当然也有人用“物极必反”的思想来解释古人的这一说法。
2. “夏至”是古人们的一大节日,会放假
清代之前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人们与亲人团聚畅饮。宋朝甚至会给百官放假三天!然鹅,我们似乎丢失了这样的优良传统……

3. 所有的节气都是一个时间点,而不是一天
这个在前面的叙述中已经解释了犹大福音,既然节气是有时间推算出来的平均值,那么其代表的是一个时刻而非一天。
4. 一副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对联
有一个上联,是明代的一位学台在浙江天台山游览时所吟,联中嵌有三个节气,一时成为绝对,直至近代,浙江的赵恭沛先生才对出下联: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今朝惊蛰,春分时雨到清明

立春
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滥情宠妃。

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雨水时节,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汕大百事通,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把爱传出去,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清明时节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嫁给百万富翁。
谷雨
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东村花下等仙子,仙子原来是春娘。

谷雨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山埂田下,此时秧苗已长大。
藤蔓牵挂胖青瓜,不用王婆大家夸。

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最重要节气。
小满
丰年季节四月中,禾苗成熟各不同。
麦穗青芒风拂面,点头挥舞杆儿壮。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梅雨季节天多雨,早种红芋好当时。
籼秧拨节蓄花黄,垄上埂下一片忙。

芒种是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夏至端阳蝉始鸣,烈日炎炎伏热生。
乌金土地黄金麦,喜收澄澄丰年来。

夏至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日。
小暑
盛夏六月热绚地,蛰居阴凉蟋蟀迟。
伏天杨柳垂于瘦,割晒稻谷好天气。

天气已经很热了,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烈日炎炎当空照,稻禾热情长势好。
大暑灸热煮绿地,蝉虫嘶叫烤问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京津城际列车,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早晨大地雾隐生,丝丝凉意立雨阴。
远山近观金叶爽,暑去凉来好个秋。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
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张蓝月。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大雁燕子向南飞,来年漾春喜往回。
白露觅觅秋分起,又见丰收稻晚米。

白露时节,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故此称之为白露。
秋分
一分秋意一分凉,野外繁露披衣裳。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红叶深秋凝景象,蝉噤荷残偶见霜。
晨早洦塘腾雾气,袅袅轻盈舞逸上。

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月夜秋云没落水秦洪涛,总有青绿独自芳。

霜降时节,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龙套王
立冬
一年四季随岁走,今到立冬储寒衣。
农耕乃重盛德水,善修渠道莫闲田。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一直被我国人民熟知。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
小雪
不见藕塘芙蕖叶,初冬菊残傲霜枝吴云青。
风腌松柏挺直翠,禄禄濡养好御冬。

小雪时节,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苍茫大地一片白,素夜田园生天籁。
瀌瀌铺飘雪满天,瑞兆来岁必丰年。

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徐以若,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冬至
日照数九冬至天黑龙故事,清霜风高未辞岁。
又是一个平衡日,子线从南向北回。

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寒九出门霜上走,草庐檐下冰笋久。
喜鹊登枝嬉戏叫,催问春天何时到?

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花草树木管时令,飞禽鸟鸣报农时。
悄然欢送大寒夜,热热闹闹迎新年。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刚过,四九之初。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也可关注微博ID:科普地图_趣科
专注经典,关注我吧!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