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二甲苯密度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上) 【教师佳作】NO.50-民族档案学微刊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上) 【教师佳作】NO.50-民族档案学微刊126卡盟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教师佳作
今天的【教师佳作】第五十期七品焖锅,为大家推荐的是我系陈子丹老师发表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5期58-61页和72页的《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一文。
已获得本论文作者授权全文转发至本微信公众平台。

输入
【摘 要】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历史悠久。从西汉起,大量史志中辑录的少数民族档案日趋增多。民国时期,在金石档案、地方资料、回族史料的编辑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建国后,特别是近20年来,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八维学院。【关键词】编纂;少数民族档案;云南。
云南自古以来就有少数民族档案编篆活动,从西汉起,大量史书、方志、诗文集、专著、杂录中辑录的少数民族档案史料日趋增多,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汇编。民国时期,在金石档案、地方资料、回族史料的编辑方面都有新的突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白毛女简谱,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编辑出版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标志性成果,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对其悠久的历史发展作一简要回顾,希望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深人探讨。
一、清代以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的编纂活动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上溯到汉晋时期。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中的《西南夷列传》都是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专篇,其它史书的本纪、列传和地理志诸部分亦分别有不少云南少数民族档案史料散见其间。如《晋书》无西南地区专传,材料多附在纪、传中,卷十四为西南地区《地理志》。东晋人常璩编著的《华阳国志·南中志》“乃考诸旧纪先宿所传”写成,即采自前人编著史书中有关西南的记述,如《史记》、《汉书》、《》南裔志》等。上述各类史志,无论是官修还是私纂,大多根据当时的档案资料写成,是从原始记录转化而来的二次文献保姆奇遇记。
南诏档案文献的汇编公布主要体现在《曲江集》和《云南志》上徐谟佳。唐人张九龄撰的《曲江集·敕书》集中了若干“敕书”,有关云南的敕书约10道,内容涉及唐朝对云南民族地区的经营策略。开元年间,云南尚未统一,滇西地区为六诏,滇中及滇东为爨氏统治,唐朝为了分化吐蕃势力,必须使云南诸部在相互攻伐中渐趋统一,于是,敕书中分别下达指令,让各部都为此战略意图效力。而其结果也正是这样,南诏首领蒙归义在剑南节度使王昱的授意下,率先合六诏为一,继之又征服诸爨,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此书卷五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卷六《敕隽州都督许齐物书》、《救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敕吐蕃赞普书》、又《敕吐蕃赞普书》、又《敕吐蕃赞普书》红谷皮具,卷七《敕西南夷大首领蒙归义书》、又《敕西南蛮大首领蒙归义书》、《敕蛮首领铎罗望书》、《敕安南首领爨仁哲书》共十道,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对研究南诏兴起和唐代西南民族关系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樊绰的《云南志》(又作《蛮书》)是唐代记载云南最为全面的史料。在樊绰之前,唐朝派人到过云南,回唐也写过书,如袁滋的《云南记》五卷、韦齐休的《云南行记》二卷;有的是为官于西南,把自己了解到的南诏情况写成著作,如韦皋的《开复西南夷事状》十卷、李德裕的《西南备边录》十三卷。由子这些书多是根据当时经略南诏的档册编成,故材料多属可信。樊绰参考并摘录了这些材料,加上自己的见闻和调查,向安南经略使蔡袭随时报告帝宫春,回唐后,经过整理裘晓晨,便成了这部《云南志》。书中末卷所录的《赵昌奏状》为793年赵昌以安南都护府名义上呈的《蒙异牟寻请降状》;另有以《云南诏蒙异牟寻与中国誓文》为著名的“苍洱之盟”盟书,反映了“苍洱之盟”(又称“贞元会盟”、“点苍山会盟”或异牟寻归唐)这一唐诏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唐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王异牟寻与唐朝使臣崔佐时会盟于南诏都城羊苴咩附近的点苍山神祠,双方立下誓言:南诏全部落归附唐朝,不再与吐蕃“私相会合”龙源峡,“或辄窥侵汉界内田地农家俏媳妇。”若南诏违反盟约规定,则“天地神抵共降灾罚,宗祠殄灭,部落不安,灾疾臻凑,人户流散,稼穑户畜,悉皆减耗海卓apn。”如果唐朝背盟面“窥图牟寻所管疆土,侵害百姓,致使部落不安,及有患难,不赐救恤,亦请准此誓文,神抵共罚。”这份盟书的形成和保管都比较郑重逸龙剑抉择,当时按文体制成一式四份,一份由崔佐时带回成都,由剑南西川节度使进呈唐朝皇帝德宗;一份留存在南诏城内府库;一份珍藏于点苍山神祠的石室内,以经常告诫子孙后代;一份沉人西洱河中,以取信神明。这是一份对研究南诏与唐、蕃关系有较高价值的盟约。
樊绰《云南志》的价值在于史料的真实、可靠,就因为书中绝大部分是纂录唐人的著述,陈凯师主要是摘录袁滋的书,而袁滋的书又是转录南诏人士自己所编的图籍,所以南诏保存的图籍虽未流传下来,却可以从樊绰的《云南志》中见到。从今存《南诏中兴二年画卷》的题纪,可知南诏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记》、《西洱河记》等史书,可惜今已佚亡。今存的樊绰《云南志》所依据的资料主要为袁滋的《云南记》和韦皋的《开复西南夷事状》,而这两本书又是采自南诏的地方志书。从樊绰《云南志》可推知,南诏档案文献和史志的编纂已达到较高水平,官府已设有专门的史官及编修史志的机构过滤王。
元明清时期,由于中央王朝在云南民族地区先后推行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因此这一时期的档案文献大多与土官土司制度有关。此外,大量史书、方志、政典、杂著、杂录中辑录的少数民族档案史料日趋增多,并出现了专门收录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的文献汇编。如明代编的《云南机务钞黄》抄辑了明初平定云南全境的公牍。自洪武十五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七月间的制、诰、敕、谕,悉按原文全录,共计37道,多记明太祖朱元璋指令的原话,内容涉及都指挥司、布政使司的设置,屯种、兵食,乌撒、乌蒙及麓川兵事等,是一部研究明初政治、军事以及云南地方史、民族史的重要档册。
《土官底簿·云南土官》是明代吏部验封司的一份云南各地土官的档册,系根据土官世袭的文书编纂而成。全书首载云南土官151家,其中土官知府17家,最多的是巡检司巡检。记述了明嘉靖以前云南诸土官的官爵、授职、承袭、削除等事,对了解明代云南土官建置、世系及改流情况有重要价值。
《皇明恩伦录》内题“奉天敕诰”,辑录了明朝皇帝颁赐给丽江木氏土司家族的“圣旨”、“诰命”、“敕谕”等文件。始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嘉奖阿得投诚之圣旨,止于祟祯十三年(1640年)加封木懿妻之制诰,共存61件,中间有缺页,今存抄本。内容尽为授职加封奖誉之文,至于例贡赐物所颁敕书,则仅载其事由,未录原文。此“恩典实录”为研究纳西族地方民族政权与明王朝中央的关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剑川赵土官宗图亲供册》是一份记载明代土官袭职的珍贵史料,现藏于云南省图书馆。它详细记录了顺治十六年(1659年)鹤庆府剑川州土官千户赵震向平西王吴三桂报请袭职的经过,其中不仅记载了剑川州百夫长兼试百户赵氏传袭世次,而且还包含有明代土官对中央王朝所承担的种种义务,诸如趱运粮储、自备马匹赴京进贡、率土兵出征等方面的丰富史料,对研究明代土官及其宗图体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清代毛奇龄编的《蛮司合志》录自史馆为修《明史·土司传》所搜集的土司资料之底稿。卷八至十一为云南土司,首为总叙,其下叙述明代云南土司招抚及安置情况,间有各地风俗掺杂其中,最后是分地区辑录,其材料多来自《明实录》、《土官底簿》、《四夷馆考》诸书,因尚未整理成史传,故每有凌乱之处。王崧的《云南备征志》收录此书云南部分四卷k7006,更名为《云南蛮司志》。黄炳辑的《土司纂例》则纂录了清代公布的有关土司土民的法令,凡106条,每条注明出处基诺维亚,如土官承袭、降级、升叙、议处事件,田产买卖以及限制汉人人苗疆等,对研究清代云南边境事务有重要参考价值。
清代还编纂了许多有关云南边务界务、民族问题的时臣奏议之书陈孝天,如《朱批谕旨》、《张允随奏稿》、《宦滇存稿》、《滇南界务陈牍》、《滇事奏议》等,其中陈灿撰的《宦滇存稿》选编了陈氏在滇之公赎酷猪,所收内容涉及云南的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民族、边务诸方面,且均为调查处理有关政务的原稿,多有裨于考史唐坚。全书共五卷,卷三为有关新平、顺宁、车里宣慰司、普洱、思茅事,尤详于镇边厅民族问题,卷四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十二年(1896年)处理镇边厅拉祜族、佤族事件的有关禀文,卷五辑录报告洋务局公文及照会,为关于孟连、车里、阿佤山边界交涉内容。近人黄诚沅编的《滇南界务陈牍》卷上为南界陈牍,辑录有关广南、开化、临安三府界务资料,卷中为普界陈牍,辑录有关普洱府界务资料,卷下为西界陈牍220篇给桃子的信,计有我国驻外使节、查界委员的照会、奏章,总署与滇省地方官员间的来往函电、咨文,沿边各地官员及经办界务官员的禀、呈、摺、条陈、告示,还有边界图说、探路清册、案册摘抄等,是研究近代西南边疆变迁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民族档案学微刊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二甲苯密度,加关注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