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姚启凤磁州窑民间谚语(二)-磁州窑历史博物馆

姚启凤磁州窑民间谚语(二)-磁州窑历史博物馆

姚启凤
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彭城古镇,产生了蜚声中外的磁州窑文化。在长期的劳作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产生了许多形式多样、流传甚广、逼真传神的谚语和歇后浯。这些谚语、歇后语就像春雨润无声一样传承、传播、发扬着磁州窑的文化.。今天,我们就顺着谚语这一带有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脉络来领略一下磁州窑的风釆。
1. 彭城街的云彩——窑烟
由于彭城镇内,陶冶兴旺,窑场密集,烧成陶瓷产品的窑烟浓浓,有时甚至蔽日宛如云彩,故借以“窑烟”比喻谐音“谣言”。

2. 彭城街的夜壶——好嘴
夜壶是过去人们使用的小便用具。尤其是口部制作,必须圆润、光滑,技术工艺要求高。但此处借“好嘴”一词来形容对方能说会道,也明显有着嘲笑、戏谑之意。

3. 彭城的碗底儿——不烫手
地方方言中“烫手”指不好办。“不烫手”则指事情解决容易。也含有事情能够办成,不让人作难等意思。

4.彭城街,四大怪:
笼盔墙,口朝外;
灰渣堆到,天门外;
八棱磙子,两驴拽;
汉们儿帽子,娘们儿戴。
第一句是描写彭城窑场的风景。制窑场与民房的建筑,都使用了废弃的笼盔建成。而且为了建得牢固结实与好看,将笼盔的口部一律朝外。很像一个个圆形钱币纹;

第二句指由于陶瓷业兴盛,已经将烧煤炭使用后的灰渣堆满了到整个彭城之外,大灰渣一片接着一片,构成类如天门一样的景观;

第三句中的八棱磙子系当地窑工专用于粉碎缸料的碾土独特的加工工具,在窑场上主要靠毛驴牵动石碾来粉碎碱石。

第四句是指由于瓷业兴旺,又属于家庭型经营,每家窑场在活儿忙时,均发扬了“杨家将——老婆孩子一起上”的工作精神。因此,打破了过去妇女只能在家里看孩子、做饭,不能进窑场的昔日陈旧规矩,这样妇女也能在窑场做工。为防窑烟、灰尘,她们带上了过去只有男人才能戴的帽子。
5.到城随城,到乡随乡,
到了彭城学捏缸。
明代,彭城大缸产品成为磁州窑主要品种之一。如张应登《游鼓山滏水记》中记载了当时彭城制作大缸工艺的内容。

6.彭城街五里长,
旮里拐弯笼盔墙。
此句民谣是指瓷都彭城特殊的民居与窑场的奇异风景。在彭城镇内,由于陶瓷生产发达,许多民房或窑场建筑皆使用了废弃的耐火材料——笼盔进行搭建或建筑。因此当地有了“彭城街五里长,旮里拐弯笼盔墙”的民谣。

7.打破碗,别着急,
彭城街里一块泥。
这首民谣的意思是指彭城陶瓷属于当地特色的产品,使用了当地的原料、煤炭资源,原材料成本低;且窑工技艺高超,产品做得精美,受民间欢迎。而且由于属于民谣,陶瓷产品的销售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径。因此,当地人创作出“打破碗,别着急,彭城街里一块泥”的民谣,其中颇有许多自豪感在内。

文字 刘志国《彭城陶瓷民谚、歇后语与民谣》、 网络
编辑 阿敏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