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喜气洋洋猪八戒主题曲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下) 【教师佳作】NO.51-民族档案学微刊

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下) 【教师佳作】NO.51-民族档案学微刊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教师佳作
今天的【教师佳作】第五十一期,为大家推荐的是我系陈子丹老师发表于《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05期58-61页和72页的《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史略》一文。
已获得本论文作者授权全文转发至本微信公众平台搜同新地址。

输入

二、二十世纪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的发展
民国时期,尽管受到时局动荡和战乱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仍取得一定进展。尤其在金石档案、地方资料、回族史料的编辑方面有新的突破。
在金石档案方面,周钟岳主持纂修的《新纂云南通志·金石考》打破了《金石》列于《艺文》之传统将其独立为一门,广搜汉代以来云南的金鼎石刻、铜鼓塔幢、摩崖造像之类于史事有关者,详加考证,全面收入梁王刘武,分为前期5卷、中期6卷、后期9卷,共20卷。加上《续云南通志长编·金石》所录,已有4000余种,时限止于民国初年重生庶女嫡妻。另有石钟健的《弘圭访碑录》、《邓川访碑录》抄录了喜州、邓川两地的墓碑铭文。张希鲁撰的《滇东金石录》收录了昭通等地的金石铭文事象的宏图。
在地方资料方面,云南省通志馆于1931一1934年间汇辑了征集到的云南各县方言资料、礼俗资料、遗闻轶事资料女兵谣,江城县政府汇辑了征集到的省志资料,澂江县政府汇编了澂江县乡土资料。
在综合性史料方面,1941年刊印了由李根源先生主持纂辑的大型文献资料汇辑《永昌府文征》360卷,这部约500万字的大型资料书卷帙浩繁,收录汇集了自先秦两汉以来迄于20世纪40年代初1203位作者撰写的有关永昌府六县七设治局的诗词11536首、文论1102篇、史料253篇(部)、人物传记66则,所录资料至少出自上千种典籍文献、碑刻墓志和各种信函文件等。这些文献大体可分为两种,一是永昌府本籍人士有关各方面的各种著述;二是其他人士有关永昌府的各种著述。全书分为四大类:(一)诗录;(二)文录;(三)记载;(四)列传。其中的《文录》部分共收文1102篇,分为三十卷,大体按照时代编录。就时代而言,这一千多篇文件上起汉代,下迄民国,但由汉(实际为三国蜀诸葛亮《荐吕凯表》)至元仅寥寥数篇长生鸟官网 ,大量为明、清及民国时代的文书。就文献的珍稀程度而言,有的文件也见于其他常见书调教太平洋,但《文录》起了集中的作用;有的文件为从未刊刻过的手稿、档案等,。或虽已刊刻印行冰球坏小子,但今已稀见。如诸葛亮、马可·波罗、章炳麟等人写下的有关永昌府郡(府)的文章,元世祖、明太祖等皇帝的诏书等莱阳传媒网。此外还有林则徐在云南的文件,清末民初政闻,滇缅边务、交通档案,永昌地理及名胜记载、抗战文献、各界人士致李根源书信等。就文件的体裁而言,有上谕、序跋、碑记、书信、论文、檄文、祭文、游记、传略、奏疏、族谱、笔记、赋文、告示、呈文、电稿、命令、题识、证书、宣言、供词、铭文等等,可谓种类齐全。就内容而言,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军事、交通、外交、经学、音韵、文物、文字学等领域,相当广泛。其中经学、音韵、文物、文字学等方面的文献,对专门的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利用价值,而一般读者则较少涉及。其它有关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军事、交通、外交等方面的文献,则对于广大的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及普通公众来说都是很有趣味和很有价值的,其中的《记载》部分系统收集了大量有关中缅关系、边界问题、边境民族的档案史料,大大方便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在回族史料方面门佳慧,有李士厚撰的《郑和家谱考释》、郑鹤声编的《郑和遗事汇编》、白寿彝校集的《咸同滇变见闻录》等。其中的《咸同滇变见闻录》收录了清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各族人民大起义的档案资料,有杜文秀起义的文告、移文及信札、各地斗争情况记录、清政府案牍、地方志书,杂载及汇编、题名录及传记、纪事诗、石刻木榜,凡60种,每种之前有题记,说明其主要内容、作者、版本及来历,并加以评论。此书所收录的档案史料珍贵,是研究清代云南各族人民反封建斗争的重要历史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历次政治运动和“文革”的影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直到80年代才开展起来。为了系统而广泛地向社会和利用者提供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室)成立专门机构或指定编研人员,编辑出版了公开的、供内部参考的各种档案史料。云南省档案馆从80年代初开始设专人开展档案文献研究、编辑工作,1983年正式设立编研机构,出版《云南档案史料》(季刊),先后在刊物上公布了《滇南民族团结第一碑》、《澜沧上勐允世袭土职刀氏残档》、《民初云南巴补梁山土司内附》、《民初武定环州乡民备受土司苛派档案》、《班洪事件档案史料选编》、《民国后期云南省政府对土司制度的改革》、<清末丽江夏瑚履勘曲江以外各江要隘风土人情呈册》等档案史料。各地、州、县档案馆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档案汇编出版工作,如中甸县档案馆与县文化局合作编译了《中甸县藏文历史档案资料》弹跳哥王涛。
除档案馆外,各级民族、科研、图书、博物、文教部门也积极参与少数民族档案的编译工作,公布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档案史料。如彝族史料节录本主要有:《凉山地区古代民族资料汇编》、《<明实录>彝族史料辑要》、《<清实录>彝族史料辑要》、《彝族文献译丛》、《彝文石刻译选》、(武定凤氏本末笺证》、《<新唐书·南诏传>笺证》、《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元代罗罗斯史料辑录》、《清代武定彝族那氏土司档案史料校编》、《云南彝族氏族谱碟译注》、《阿诗玛原始资料集》;白族的《大理白族古代碑刻和墓志选辑》、《元明清碑刻契文抄》、《大理金石录》、《大理丛书·金石篇》、《大理五华楼新发现宋元碑刻选录》、《大理历代名碑》、《鹤庆碑刻辑录》;纳西族的《东巴经二十二种》、《纳西族史料编年》、《纳西东巴古籍译注》、《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傣族的《元代云南行省傣族史料编年》、《勐泐王族世系》、《西双版纳宣慰世系》、《中国傣族史料辑要》;回族的《滇西回民起义历史资料》、《云南回民起义史料》、《郑和家世资料》;藏族的《清实录藏族历史资料汇编》、(中甸县藏文历史档案资料》;壮族的《壮族历代史料荟萃》。
综合性史料有:《<明实录>有关云南历史资料摘抄》、《<清实录>有关云南史料汇编》、《明清云南土司通纂》、《云南少数民族官印集》、《云南史料丛刊》、《云南百年历史名碑》、《曲靖石刻》等。这些档案史料为史学界特别是民族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近二十年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各级民族部门、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在开展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了一批令人瞩目的标志性成果。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规划办公室、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红河民族研究所等对全省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典籍进行了搜集、调查、翻译、整理,分别编辑出版了《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译丛》、《纳西东巴经选译》、《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红河民族语文古籍研究丛刊》等系列成果。其中云南省古籍办整理的《云南少数民族官印集》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此书收录了相当一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官印和其它官印,其质地有金、银、铜、木质及包金、包银等,全书分为汉晋印、唐宋印、元明清印、西双版纳傣族官印、杜文秀大理政权官印等几个专题,按朝代编纂成集,并加以考证说明,以反映历代王朝对云南少数民族管理的历史概况。此书可算是收录云南少数民族官方印章档案的第一本专著。
《大理丛书·金石篇》的出版发行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誉为白族的“永乐大典”。此书收录了东汉至民国年间有关大理地区历史文化的金、石、砖、瓦、木刻拓片公主耍心机,总计1000多件,并附有原物的图片、录文和简短的介绍说明。其中碑刻、摩崖、器物、铭文700多件,火葬墓碑120余件,砖瓦、铭文190件,官印19件。大理州档案馆参与了此书的编纂工作,并收藏有一套样书(共10册)和原书手稿的复印件。
《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一项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出版工程,政府为此投入了500万元。此书汇集了两万余卷东巴经典,采用象形文原文(扫描录入)、国际音标注纳西语音、汉文直译对注、汉语意译方式。据称,此种“四行对照体例”模式在全世界是独创的,其浩大的出版工程在中国来说也是第一。
《云南史料丛刊》的编纂出版被专家称为“滇云史籍之总汇,资政启后之宝藏”,“云南古籍整理之丰碑”。这部约1300余万字的大型史料汇编集中收录了上迄西汉下至清代的有关云南的各种文献资料,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地理、民族、文物、人口、资源、环境、民情、风俗等各个方面,可以称得上是一部云南古代历史资料的百科全书。此书不仅对于云南史料的搜集、整理是一部集大成者的著作,而且在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将云南史料的编纂、校订、考说又扎扎实实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是一部超越前人的煌煌巨著。
从已编辑出版的少数民族档案书刊来看,虽然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但一般来说,都能按照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编纂,有规有矩,质量较好杨世瀚。如何耀华著的《武定凤氏本末笺证》以《凤氏本末》为线索,采用大量汉文文献、老彝文文献、摩崖、碑刻、手抄本及实地调查材料,对清代檀萃资料中有关武定凤氏土司的档案史料进行了笺注,对云南彝族历史进行直接的阐述,可以说是目前所见到的系统整理、研究清初乌蒙彝族封建领主制土司的权威性著作。
荆德新编的《云南回民起义史料》收录了档案抄件、原始粮单、尚存的域碑、墓碑、祠序,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录、信件,地方政府的呈报材料,当时及以后某些人士的撰写稿,还有英、法两位作者的见闻录和文稿,是一部较为全面丰富的关于云南回民起义的档案资料汇集。王云、方龄贵编的《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考释》选录了1979年在大理五华楼遗址发现的宋元碑刻62通,其中可考为大理国碑的3通,其余59通均属元碑,年代最早的署元至元二十四年(1288年),最晚的署北元宣光九年,即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收录了方龄贵先生对部分元碑及与元碑有关史事的考释11篇,不仅有“述”,而且有“作”,对于从事蒙古史、元史、中国民族史、云南地方史、白族史研究的人员来说,无疑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方国瑜主编搓手顿脚,木芹、徐文德纂录校订的《云南史料丛刊》以“信得过,用得上”为编纂的基本原则,系统收录了云南历史档案资料,并依据善本逐一校勘、辨伪、辑佚、考订,在收入的每一篇(部)史料正文之前均有方先生所作的“概说”,正文之后为方先生的传人徐文德、木芹、林超民几位先生和郑志惠女士所作的“后记”。“概说”考察史料的来源和社会性(阶级性),“结合史事,发抒意见”;“后记”则对史料的版本流传、鉴别和选择作了说明,同时对“概说”中言犹未尽之处作适当的发挥和补充,两者互为照应,相得益彰,真正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
上述这些史料书的选题各有特色,李亚倩选材比较精当,编辑加工认真细致,似可代表当前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学术水平,故深受学术界及档案界同行的好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将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并朝着现代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电子化和网络化是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电子化的成果形式表现为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档案库,网络化的成果则表现为网络出版物魂断楼兰,它们为最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指明了方向,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拓宽了少数民族档案文献编纂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也对档案编纂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对当前的信息系统、软件环境以及档案信息网络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少数民族档案编纂工作如何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所提供的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相结合,喜气洋洋猪八戒主题曲走上现代化——电子化、网络化的道路,是摆在档案界、学术界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民族档案学微刊 ∣一个有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聚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