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乡愁 葫芦河畔【回民巷】-固原有你
固原有你TEL:181 9549 9699
全世界只有0.1%人懂得用心温暖
而他们都置顶了“固原有你
本文大概
3174
字
读完共需
5
分钟
回民巷(外一篇)
作者 李兴民
西北小县城的西关,聚居了回民,故如此命名。
我是见证了回民巷从建成到拆迁的整个过程。也是我们家在此居住的一段历史。
整整二十年。
也是顺应了农民进城的一个大潮,翟煦飞二十年前,我们家从乡下搬到城里。进城的直接原因强风吹拂,是父母把子女都从乡下转到城里来上学,接受较之乡下放羊式的教育,显然,县城的教育要好得多。自然,父母打听渠道、从城里人手中买地、写契约、请吃饭、建房、办理产权证件,等等。当然,也少不了受气、遭城里人歧视。这个过程的酸甜苦辣,只有装在父母的心里,父母亲从来没有说。我的一双父母,从农民到城镇居民,一直到现在,受了一辈子苦,都是装在心里的,从未在我们面前表露过。我深信,天下的为父为母者,都是最强大的、最坚韧、最伟大的。
那时候这里不叫回民巷。这里是城里人,准确说是城里的农民种大白菜、包菜的地方,呼啦啦几年时间,这里就成了一块居民区。不仅有我们城郊来的农民,也有从各个乡镇来的身份不一的人,也有在县城上班的机关干部、教师、工人、生意人,等等。当然家家购物,也有当地的老住户。很短几年,在一整片菜地上,建起了二三百户漂亮的四合院,成了县城一道整齐的风景。全部住着一些带着白圆帽或者绿盖头的回民。慢慢地,县城居民都把这里叫做回民巷。不知是谁,还在巷口悬挂起一块牌子。自此,回民巷就出现在官方的文件里,回民巷另外的一种表述,叫做西关南路。
西关南路88号。
回民巷我们家的门牌号。
二十年来,回民巷有让我讲不完的故事。
二十年来,回民巷更牵着我的亲情。
父母自从乡下搬到回民巷后,就脱离了土里刨食的岁月,离开了务农的岁月,也就进入了在城镇艰难谋生的岁月。从父母做着小生意的艰难步履,我看尽了父母跌跌撞撞一路前行的不容易,读尽了憨厚朴实的农民的能吃亏、讲信用的特点洪武大案,读尽了和父母一样的一些进城农民的无奈、坚韧、胆量、智慧和过人的生存能力,更读透了“父母心在儿女上”的那一份爱。
越到后来,日子越好过了。还要感谢这个美好的时代,和我们家一样的更多的家庭,日子都好过了。在回民巷,很多街坊邻居都会说:“知感,知感。”隔上一段时间,街坊邻居们,谁家不时有一场尔麦里。散过海叠之后劲舞团外挂免费下载,一群孩子,向一群小麻雀一样,呼啦啦到巷子内不远的小卖部买一些被当下称之为“垃圾食品”的东西,而牛肉、烩菜之类的绝佳美食,孩子们却不闻不问。现在的孩子味蕾,已经和我们这一代人相去甚远。记起我们小的时候,很久盼望的尔麦里,以小人谋食的心态,等着吃我们心目中的好吃的雇佣女友,而现在,孩子们的所谓的好吃的,不是方便面、就是麻辣条,抑或我们安不上名字的一些色泽各异、味道奇怪的东西。
回民巷所在的城镇,很有些来历,地处黄河二级支流渭河一级支流的葫芦河流域。“边地从来爱牧羊,自然美丽占丰穰,但祈山草连年茂,不羡水田百亩良”武平梁野山。葫芦河,这条被《水经注》称为瓦亭川的河流,历史上水草丰美,风吹草低,牛羊塞道,牧歌嘹亮。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八月,太宗西越陇山(今六盘山)在西瓦亭观马牧,我们现在已经不能考究李世民面对这块游牧之地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但是瓦亭川上游的牧草喂出的军马,着实南征北战,给巩固李家江山立下汗马之功,让北地安定,也让大唐天朝成为名垂世界史的泱泱帝国,在盛世关中夜夜笙歌。这条河流从宋代开始又被叫做武延川,流过了元代刀光剑影的杀伐,到了明初,新一轮的帝王又开始封荫后代,葫芦河上游先后被赐为朱元璋第十四子朱英、养子黔宁王沐英之牧地,并设置牧司。洪武三年(1369),沐英始筑城,取名曰:沐家营。沐家营也很有一些文治武功的故事布伦特巴里,后来慢慢湮没于历史的风尘,回族出身的沐英所筑之城又被叫做穆家营。一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原城池倾,沐徽与陕西都司正千户赵嵩再次督修城垣。“周围二里,高、厚各三丈五尺”,并改营为堡。历史又推进到了民国,该地设立了穆营镇,民国十八年(1929)集市设立,为土筑街道苜蓿柿子。民国三十一年(1942),民国政府选址穆家营设县,修筑正方形县城一座。先后开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其中东西城门为拱形砖箍栅门,四个城门起名很有意思,南曰“中正门”,北曰“北辰门”中国大虎头蜂,东曰“光烈门”,西曰“西月门”,很有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回民巷所在的城镇一度也称为穆营镇嫡女晚七,直到1958年撤销穆营镇而改称其它。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旧城墙逐年被拆除。70年代末开始,城镇以现代理念发展成为至今的规模。后来城镇几度改名,现在所称的城镇名曰吉强,让人感觉总是缺乏一些积淀和底蕴。当下城市建设改造周期快,不论是城镇抑或是城镇里的街巷更名也快,形成一股更名热,我就知道某市一条街道十年三次更名,弄得很乱,感觉非常不好。回民巷所在的原来的村名,叫团结村,在这个民族地区,倒是起得很好。
回民巷,静静地坐落在葫芦河岸边。
而葫芦河,现在俨然成为一条文化之河冷中易,民族团结之河。所谓文化之河,是一种溯流文化,是一种大河的水满了小河遍地流淌的文化现象,由黄河文化、渭河文化溯流至葫芦河而形成的地域文化,不用过多举例,西吉当地方言和民俗就是典型的佐证;所谓民族团结之河,主要是回汉两个民族在葫芦河两岸繁衍生息、有机融合,至今已经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和谐互助发展。
城镇的发展真快。还在回民巷没有形成的二十多年前,我在城镇上初一,写过一个《登山观县城》的幼稚作文,中心思想是讴歌城镇建设,刊登在回民中学校园油印刊物上,还获得了一个校园征文奖。彼时的城镇框架和规模,刺激了我写作文的冲动,给我带来小小的虚荣。后来,一直到大县城建设的浪潮汹涌澎湃的眼下,城镇发展速度超乎了我们的预期,经过大拆大建,回民巷所在的城镇已经成为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代气息非常浓厚。有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城镇化、美国的高科技世纪。回民巷所在的这个中国大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小城镇,正处在发展的春天,或者说,后劲正足的黄金年代。
不觉意间,回民巷就被高楼大厦包围了。
从前是小镇上一道风景线的回民巷,已经显得落后了。
回民巷,早几年就已经被叫做城中村了。城中村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热词,城中村特征,大江南北都是一样的,回民巷不会例外。如果说城镇化是一场革命,那么,城中村就是首当革命对象。
当我们家在这里居住整整二十年后的2014年,回民巷又出现在一份名为《西吉县城市棚户区改造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公告》的文件里。文件如是表述:对回民巷集中连片等县城范围内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建筑不节能,不符合城市功能规划的区域进行改造,新建回民巷集中安置区。
这是人心所向,当然是街坊邻居们的期盼。
我曾经写过关于回民巷的一首诗,发表在某期《诗歌月刊》上,题目叫做《父亲的回民巷》--
从乡下到县城,做小生意,供养孩子上学
置下一套四合院。与城镇居民一起生活
父亲跟着和农村不一样的时间走,跟着城里人脚步走
总是跟不上,一直喘着气
城里人腰杆直,父亲越来越和回民巷一样弯曲
我跟着父亲走
走着走着,父亲走到他季节的深秋
头上落满白霜
回民巷幽深,从巷子出发
我到了远离父亲的另一座城市,生活日趋安定
而父亲的回民巷年久失修,变得更加泥泞
其实,父亲一生都紧贴泥土谋生,在泥泞中走路
大县城建设的浪潮扑面而来,回民巷面临拆迁
哮喘了好久之后。父亲说:该回乡下了
诗歌的结尾“父亲说:该回乡下了”是一种文学的虚构,而现实的情况是,回民巷要华丽转身了,父亲要住新的楼房了鸡尾酒唱法。
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期盼,那就是在很多有识之士都齐声呼吁城乡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万村一貌的历史节点上盗版三国志,经纶世务者建好回民巷,建一个让我们能够记得住乡愁的回民巷。
回民巷的变迁,也就成了当代中国大规模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我们一家在回民巷西关南路88号居住的二十年历史老子他说,也就成了中国一个农民家庭被城镇化的缩影。用当下比较时髦的一句话说,就是人的城镇化,或者新型城镇化的一个缩影。
作 者
李兴民
简 介
宁夏作协会员
宁夏诗歌学会理事 固原市作协 副主席
现供职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不当你的世界 只作你的肩膀
让无力者有力 让悲观者前行
○
固原有你
○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太阳拥抱你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