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发展机遇及重要启示系列文章蒋文中教授-云茶传习讲坛
普洱茶科学文化理论体系的确立之五
历史研究中的普洱贡茶、国礼茶及其价值的确立
蒋文中教授
贡茶制在中国古代一直是茶政的一部分。历史上早在商周之时,西南地区的茶已纳贡重享人生。至唐代贡茶的份额越来越大,名目繁多。从唐代至宋代,云南茶是否纳贡进入宫中尚无明确记载。
明代,普洱茶作为一种专有名词的茶开始正式出现,同时普洱茶作为贡茶,在明代也有了确切记录。如明万历《云南通志》记载:“车里司(今勐海)专管贡茶及各勐土司,实行茶引制”。到清代随普洱茶的身价日高,成为京师争购品饮的名茶,也成为云南进献皇帝的贡品。故清阮福《普洱茶记》说:“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
说明普洱茶声名远播,同时也深受宫廷和贵族的欢迎。清代阮福在《普洱茶记》中对贡茶作了介绍:“福又检‘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1000两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
其茶在思茅厅本地收取鲜茶时,须以三四斤鲜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普洱茶在清初雍正式列入贡茶案册,云南布政司每年要用一千两银子交思茅厅负责采办普洱茶中的高级茶品进献皇上。普洱茶所以深受清宫欢迎,概与其他地方的贡茶相比,与众不同,被视为罕见的名茶。
这是有原因的,普洱贡茶来自云南深山老林中原始大茶树的茶菁,茶汤特别浓酽纯厚,品质特殊,饮了会去油腻助消化,特别其中的女儿茶、茶膏等深得帝王、后妃及贵族官吏们的赏识任晗,有用于泡饮,有用于熬煮奶茶,尤其每年冬季北方气候干燥,饮普洱茶成时尚。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于是云南普洱茶在清代名声大振,社会咸闻。故 “夏喝龙井,冬饮普洱”,成了宫廷豪门的饮茶时尚,也因此形成了上行下效广泛在士大夫阶层流传品尝的奢侈品。
清皇朝每年收纳的普洱茶,除了供清宫皇家饮用或分皇亲国戚外,也选作赠送外国使节的礼品茶,为代表清代中国高级土产品。例如乾隆年间,清朝回赠英国觐见使团的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茶膏。
关于普洱贡茶的采办,清乾隆张泓的《滇南新语》中记有:“普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茶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扇舞丹青,新色嫩绿可爱;牙茶,较毛尖稍壮,采治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他来自地狱,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成一团,皆夷女采治,货银以积为奁资,故名。制抚例用三者充岁贡。其余粗普叶皆散卖滇中,最粗者熬膏成饼,摹印,备馈遗。而岁贡中亦有女儿茶膏并进蕊珠茶。”
阮福《普洱茶记》中记述普洱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张柏文,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团者,名女儿茶……”
吴大勋《滇南闻见录》也说:“团茶产于普洱府属之思茅地方。茶山极广,夷人管业。采摘烘焙,制成团饼,贩卖客商,官为收课。每年土贡有团有膏。思茅同知承办。团饼大小不一,总以坚重者为细品,轻松者叶粗味薄。”
清代随普洱茶的制作及品饮价值越来越好,名声日益远播。朝廷对普洱茶的重视并把之列为贡茶,更极大地推动了普洱茶的迅速发展。为了配合每年贡茶的制作及处理,清廷还在普洱府建贡茶厂。
清朝廷对普洱贡茶的严格要求,刻录软件nero免费下载不仅促进了茶叶种植,且大大促进了民间从采摘到制作加工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花色品种从单一走向纷繁。
贡茶的制作极其讲究,共分八色,史称“八色”贡茶李成烈。数量66666斤,取意为六六大顺之意。
在贡茶中,其中有一种叫“女儿茶”最受当时贵族所厚爱,也是后人时时称赞不绝口的,就连曹雪芹《红楼梦》中亦有对 “普洱茶”、“女儿茶”的描述。其第六十一回中写道:“……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着说:‘该闷些普洱茶喝。’袭人、晴雯二人忙说:‘闷了一大缸子女儿茶,已经喝过两碗了。’”
女儿茶除清阮福《普洱茶记》说:“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道光《云南通志?食货志?物产三?普洱府》也载:“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之劲黄而不卷者,名金天月。其团结而不解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
除以上记载外,关于女儿茶还有一种说法,清·张泓《滇南新语》中记载:“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滇南新语》记载的女儿茶是一至十斤的团茶,而《普洱茶记》记载的女儿茶则是四两重团茶,前者是公元1755年所撰,后者是在公元1825年著的刺果番荔枝,相距70年,也许是女儿茶由早期的大而圆,到了后来减肥成小巧玲珑的小团茶。
“女儿茶”得名很有意思,《滇南新语》有载:“旨夷女采冶,货银以积为奁资白毛鸡,故名。”说未婚的少女茶时,私自将一些最好的茶菁偷偷放入怀中带回,积到一定数量时拿去出售,以此积攒钱作为嫁妆之用,故名“女儿茶”。
为保证普洱贡茶质量,朝廷对普洱贡茶从原料产地、采摘、加工到包装,都有极高要求和规定。
清雍正年间朝廷指定六大茶山年解贡茶,由地方官年年须精选六大茶山最好的茶叶(其中象明茶区年解贡茶15000斤,易武茶区66666斤,以求66有福,66大顺),并在普洱办贡茶厂,将六大茶山晒青毛茶运普洱,加工成团茶、芽茶、蕊茶、茶膏等八色贡茶,运到昆明,再转运北京。
道光《普洱府》有:六大茶山的春茶“贡后方许民间贩卖”。今天在六大茶山勐腊县象明乡勐芝大寨的古茶山原始密林中还有乾隆十一年冬(公元1746年)立的茶山案碑,碑石上铭刻着对茶山严格管理的文字。初春二月方能人茶山,入山者须持官府颁发的入山令牌方能人山采摘,违者治罪等规定。
贡茶的制作及包装极其讲究,以至今天在故宫仓库中的普洱贡茶依然完好。据八十多岁,经历了新旧两个中国的中国著名茶叶专家,1950年进入北京,供职于中国茶业总公司的王郁风先生在《普洱茶与清皇朝》所说:皇用贡茶储存在“茶库”里(在今故宫东面的永和宫东),茶库,设员外郎二员,六品司库二员,无品级司库二员,库使十五名,专司收存管理。
1963年故宫清理仓库时,尚有二吨多保管完好的普洱茶,有大团茶“人头茶”,小团茶“女儿茶”等,还发现有清代“御用茶膏”20世纪60年代初期,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历史贡茶实物,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存,自应保存下去,当作一般茶叶处理掉,令人十分痛惜。
云南每年向清宫进贡普洱茶的定例,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前后共有二百年左右。因普洱贡茶从采摘、加工到包装,都有极高要求,品质绝佳,不仅深得皇室的喜爱,还作为赏赐给皇亲国戚血火河山,赠送外国使臣的国礼。
如乾隆年间、清朝与英国交涉两国贸易问题时送的礼品中有大量普洱茶。据清朝档案材料:英国于1792年特派前驻印度马德拉斯总督马戛尔尼(公元1737年~1806年)勋爵为首的觐见团一行95人,以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名来华,向清朝皇帝请求改变当时中国只开广州单一口岸对外通商,要求增开通商口岸,降低关税,允许设立租界,派驻公使长驻中国。
英使觐见团随船带来礼物19项(地球仪、天文钟、聚光镜、战舰模型,铜炮、火枪、马车、玻璃彩灯、金钱毯、毛料等)作贺寿礼,以图皇帝欢心,打通关节。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九月十四日乾隆皇帝在热河行宫(今承德避署山庄)接见英使团,并在万树田宴请,乾隆帝婉言不准所请,不予同意,但礼尚往来,回赠英使团大批珍贵礼物,其中就有普洱茶、女儿茶和(普洱)茶膏。
按清朝礼例每次接见或宴请、参观、看戏,都要赠送礼物,称为“赏赐”,每次每人一份。在3次回赠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礼品共计27批,其中15批有茶叶,据王郁风先生将这批礼单逐项统计,计送普洱茶124团、女儿茶34个、(普洱)茶膏26匣、砖茶28块、六安茶48瓶、武夷茶24瓶,还有未列茶名的茶叶32瓶。每次赠送国礼,便由清朝“军机处”逐人逐项开列详细清单,呈送皇帝阅批后送给。
晚清后,尽管社会动荡,列强入侵,但清宫对普洱贡茶的依赖依然不减。据民国·罗养儒《云南掌故》介绍了晚清时期普洱茶入贡宫中一些的详细信息:“论云南贡茶入帝廷,是自康熙朝开始。在光绪年间,贡茶是由宝森茶庄领款派人到普洱一带茶山上拣选采办,自是一些最好最嫩之茶。
茶运到省谢振南,则由宝森茶庄聘请工匠,将茶复蒸,乘茶叶回软时,做成些大方砖茶、小方砖茶,俱印出团寿字花纹,是则不仅整齐,而亦美观。此外凌绝九霄,又做些极其圆整、极其光滑之大七子圆、小五子圆茶,一一包装整齐妥当,然后送交督抚衙门。此则照例派员查验点收,随即装箱,准备派人解贡……又附有宝森茶庄所制之茶膏若干匣。
此则装以黄缎匣子,匣绘龙纹,是为贡呈于帝廷之物。分送内务府中官员及六部堂官者,却用红缎匣子装贮。然赠送于一般当道者之茶膏夏时令,总数当不下五百匣,实超过贡入内廷之件数在五倍以上……运输路线,由云南遵驿路而行,经迤东方面之沾益、平彝(富源)而入贵州境,过湖南,经湖北、河南,入直隶省而达北京,沿路上均由地方官派兵勇差役护送,当然沿途顺利塔云山。
并且在一切箱子上,都插有奉旨进贡的黄旗,谁敢来惹。贡物运到北京,系落于京提塘处,立即呈递奏折。上阅折奏,批交内务府存储,此而才将所有正贡送交内务府;分送各衙门之物品,亦分别致送,事始完毕。一行人仍乘驿而还滇。”
纵观清朝贡茶的历史,整整一个朝代对一个边疆地方名茶普洱茶的重视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魏纾,王郁风先生在《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中整理记录的普洱茶与清皇朝的其中种种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曾对著名作家老舍(舒舍予)先生说过:“普洱茶是皇室成员的宠物,拥有古六大茶山产的普洱茶是皇室成员显贵的标志,普洱茶还是朝廷馈赠各国首脑、贵宾的礼品,深受外宾喜爱。贡茶制一直持续到光绪三十年,历时163年,后因清朝末期,内部动荡,社会治安不好,贡茶送到昆明附近被贼抢,朝廷鞭长莫及,没有追究,贡茶制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