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小蜜蜂也出来了
梨花、杏花、桃花都开了

姚启凤看纪律,知规律-红五月农场

姚启凤看纪律,知规律-红五月农场

姚启凤(十七)评论:清风
看纪律,知规律
近代屈辱,甲午为最,一战溃败,方知大厦将倾。
一场与外国侵略者武器装备差距最小的较量,为何以惨败告终?湮没在历史中的“小事”令人长久地感慨。对日宣战前一天,李鸿章深感不安,急电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要求“各船留火,官弁夜晚住船,不准回家”。这原本是最基本的军纪,《北洋海军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必须终年住船,但规矩早已如同废纸,官兵大多在岸上住宿。
济远号管带方伯谦业余生活丰富,家中钱多、夫人多、房子多。有学者考证,方伯谦钟情物业投资,产业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仅在北洋海军提督署所在地刘公岛,其就拥有房屋60余间,占地10余亩,费银8000余两,建设规模几乎与岛上的水师学堂相当。这些房子,是租给水师的官兵“改善生活”的。与方伯谦有同样嗜好的,还有北洋水师的一把手丁汝昌。
这些事情,李鸿章早有耳闻,但对自己的“宝贝疙瘩”总狠不下心,基本没红过脸、出过汗。但战事将开,李大人预感不妙,急电北洋海军“夜晚住船”,但已于事无补,这也成了世界海军史的一个笑话。自上而下军纪涣散,焉有不败之理!
但凡治世,无不令出如山、吏治清明。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亲历隋末乱世,对于纲纪松弛有切肤之痛,因此严于律己、重用直臣,对于整顿吏治煞费苦心。尤其对于约束身边重臣,唐太宗更是严之又严,这一点,从他对长孙顺德的严管就可以看出来。
长孙氏是唐太宗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族,相、后同出一门,显赫一时。长孙顺德,兴于李唐起事之初,唐高祖时期就官拜左骁卫大将军,还是唐太宗长孙皇后的族叔,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太宗对其极为信任,《旧唐书》称,其可“每宿内省”。就是这样一位老同志,也有犯糊涂的时候。贞观元年,“顺德监奴,受人馈绢事发”。从史料的前后印证来看,当时长孙顺德接受贿赂,拿了数十匹绢。从《新唐书》中《食货志》可查:“贞观初……绢一匹,易米一斗”。一斗十升,一升米重1.25斤,一斗米重12.5斤。就算是一百匹绢,折合一百斗米,即1250斤米,以当前的优质大米价格计算,应该不会超过5000元。唐太宗登基不到三个月,长孙顺德就受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可谓富贵已足,但他却禁不住“微利之诱”,可谓“糊涂一时”。
为了“治病救人”,唐太宗放出“大招”——“于殿庭赐绢数十匹,以愧其心”。此“赏”远胜于罚,因为这是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公开实名通报,警示教育可谓用心良苦,也确实起到了入脑入心的效果。一年多后,长孙顺德出任泽州刺史,“折节为政,号为明肃”,百姓“称为良牧”。
法纪严明,于民为取信之道,于国为兴邦之要,古今皆同。1935年,国民党军官张灵甫杀妻,蒋介石法外开恩,只让其入狱服刑一年多,就官复原职。1937年10月,屡立战功的红军将领黄克功枪杀女青年,虽然求情者众,但他还是在当月被处以极刑。是因人而异、网开一面,还是一视同仁、法不容情,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心中也自然有一杆秤。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容赴义的狼牙山五壮士,以生命托举胜利的董存瑞,突破生理极限的邱少云,长津湖等待伏击却永远长眠于冰雪的将士……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纪律锻造出铁血之师,唯此才能赢得民心民意,才能创造不朽奇迹,才能书写伟大历史。
中华屹立,家国安然。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在“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清醒剂”中汲取智慧、砥砺前行。从中央八项规定“小切口”到全面从严治党“大战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既是决心,也是智慧。
中国文化历来追求修齐治平,将个人与家国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处百舸争流的新时代,不能只有小富即安的“小目标”。读史学史,分析现状、认清趋势、把握未来,可以找到方向、找到力量、找到答案。
红五月农场有限公司纪委荐读

聚合内容